WFU

2015/11/15

寫心得是個好訓練



作者:陳偉挺醫師


今年很有趣,有幾件很不一樣的事情;其中一件是參加活動,或念完一本書之後,開始會寫心得,留下記錄。

上次比較正式的寫心得,似乎已經是去 Duke 當見習醫學生的事了(整整十二年前 XD)。而今年會開始寫心得,其實是參加了新思惟的「簡報架構與視覺設計工作坊」之後,感受到極大的震撼,為了感謝主辦單位的用心,以及獲取那一千元的禮券,才又開始書寫。


有系統的整理與輸出


在那之後,陸陸續續又參加了一些活動。雖然有幾次本想偷懶,但寫心得的這個習慣,倒是意外的堅持了下來。

而在連續累積了幾次的心得之後,慢慢起了一些微妙的變化。

一個是整套「作業流程」的速度開始變快,從 input 學習經驗或書本,到經過內化再粹取,然後 output 成文字的循環,已經可以把 output 的時間壓縮在兩三個小時之內完成(可能對於神人們還是很慢 XD);另一個是後來才體悟到,這是一種一次就重建「學習」、「閱讀」、「書寫」三種習慣的好方式。

翻譯成白話文,分別就是「承認自己不知道」的繼續學習、「善用零碎時間」的通勤閱讀、以及「練習粹取重點」的強迫自己 output。而在仔細思考之後的 output,又可以更明確的指向自己不足的地方,然後又開始一個這樣的循環。

撇開是不是中了對方 growth hack 的 referral 招數不說,撰寫心得的好處,除了上述的正向循環之外,我覺得最棒的訓練是,反覆的藉由書寫,來練習掌握傳達的精準度與深度。

而另一個副產品則是,文字也留下了舊時自己的思緒,可以提供給現在及未來的自己,不停反覆對話的機會。


用心之深,屁孩不知


這些心得書寫的時光,也讓我想起我的國中國文老師。

我的國中國文老師很特別,除了教正式的課本之外,還規定我們要自選一本書(那個時候大多選擇劉墉的書 XD),並且每週讀取任何一段章節,要讀多少段落,也都可以自己選擇。

重點是讀完之後,需要在書本內頁空白的地方,直接寫下心得,然後老師還會給上一些評語。讀完了一本就換一本,如此持續了整個國中生涯的三年。而每週收「心得作業」時,老師講台上堆著滿滿的「課外書籍」,也成了我國中記憶的一段風景。

但我那時還是小屁孩,非常的「注重學業」,納悶正課教材有時都看不完了,那有空看這些閒書,還寫心得呢?況且老師自己還製造出一堆額外的作業需要批改,這不是庸人自擾嗎?所以有時讀書心得專挑好念、好讀的書來寫,倒也不是很在意這回事。

現在一切回想起來,原來要堅持這樣的習慣,是多麼的難得,以及苦心是如此之深,而我在二十多年之後,才領悟到這分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