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陳偉挺醫師
就像接種疫苗一般,在上完「簡報架構與視覺設計工作坊」後,我有如被接種了第一劑的「新思惟疫苗」,自此被priming,心中「想要更進步」的意念不斷迸發,結果就是不斷的追加booster劑量至今 XD。(但怎麼到現在都還沒有booster完呀)
直接進入「可以撰寫內容」的狀態!
而為了準備這次的個人品牌工作坊,我在上課的一個月前,先試著自己建立一個blog,發出幾篇練習的文章,嘗試發掘問題,以便在之後上課實作時,能更迅速的進入狀況,以及詢問更進一步的技術細節。
到了工作坊當天,勳哥也不負期待的在技術層面上協助我快速搞定平台,依序建好橫幅、頁籤、內文格式及側欄後,迅速跨越建置blog的門檻,而直接進入「可以撰寫內容」的狀態!這短短的幾個小時,真的是超省時間成本的高效率學習。(否則我想以一個月前的繼續悶頭摸索,大概需要花上十倍上課的時間)
加入自己的看法
而Blog的建立,不只是個人發聲的管道,在整理發文的過程之中,也是半強迫的讓自己整理思緒,以及如何萃取出自己觀點的一種訓練(有種寫病歷和寫論文的錯覺 XD)。
而我在上課前的練習發文中也發現,網路上的「純資訊內容」已經不再稀缺,寫的完整的「敘述性」文章亦不在少數,所以回過頭來看看我自己那些偏「純資訊」的發文,瀏覽量都偏低(果然很平淡無趣),明顯不及一些「加入自己看法」的文章。
這也是呼應蔡校長所談到的,「人格」與「內容」方面的差異性,唯有將這些生硬的資訊內化之後,賦與自己的看法與整理,才能讓這些純資訊內容脫胎換骨,在茫茫網海之中,以代表自己的方式,重新取得其獨特的所在。
而練習發文的過程中我也發現,在文章中放入與「人」有關的大量細節,不管是自己工作上的問題或日常上的發想,往往能構建出一個具有溫度的文字閱讀氛圍,進而主動 engage 讀者產生心裡的呼應或認同。
果然「寫自己」還是一個最基本的方式(也最簡單),不僅藉此型塑出 blog 的個人獨特性,也讓 like-minded 的人有機會匯聚,彼此產生連結。
除了上述的內容之外,蔡校長也就「戰略面」討論到 blog 建立之後,可能遭遇的問題;不管是以「你橫任你橫,明月照大江」的透明與高度,談及如何應對留言、嗆聲等爭議,或者提出一些轉換威脅為助力的方式(出版與轉載的邀約),也都非常受用。
其中對於「找到專業高手,生涯路一起走」這一段話,我很有共鳴,這也是我正努力實踐中的方向(可參考聯合湖邊的筆友一文)。
最後,建立 blog 對我而言,其實最重要的是建立起一個固定「書寫」的習慣,而這也是我以往的訓練中很欠缺的部分,再次謝謝新思惟團隊!(PS. 實作時間王姿文醫師在我滑鼠游移不定之時,就「主動」詢問是否需要幫助,非常驚喜,再次感謝!)
而我在上課前的練習發文中也發現,網路上的「純資訊內容」已經不再稀缺,寫的完整的「敘述性」文章亦不在少數,所以回過頭來看看我自己那些偏「純資訊」的發文,瀏覽量都偏低
這也是呼應蔡校長所談到的,「人格」與「內容」方面的差異性,唯有將這些生硬的資訊內化之後,賦與自己的看法與整理,才能讓這些純資訊內容脫胎換骨,在茫茫網海之中,以代表自己的方式,重新取得其獨特的所在。
寫自己
而練習發文的過程中我也發現,在文章中放入與「人」有關的大量細節,不管是自己工作上的問題或日常上的發想,往往能構建出一個具有溫度的文字閱讀氛圍,進而主動 engage 讀者產生心裡的呼應或認同。
果然「寫自己」還是一個最基本的方式
「找到專業高手,生涯路一起走」
除了上述的內容之外,蔡校長也就「戰略面」討論到 blog 建立之後,可能遭遇的問題;不管是以「你橫任你橫,明月照大江」的透明與高度,談及如何應對留言、嗆聲等爭議,或者提出一些轉換威脅為助力的方式(出版與轉載的邀約),也都非常受用。
其中對於「找到專業高手,生涯路一起走」這一段話,我很有共鳴,這也是我正努力實踐中的方向(可參考聯合湖邊的筆友一文)。
建立書寫的習慣
最後,建立 blog 對我而言,其實最重要的是建立起一個固定「書寫」的習慣,而這也是我以往的訓練中很欠缺的部分,再次謝謝新思惟團隊!(PS. 實作時間王姿文醫師在我滑鼠游移不定之時,就「主動」詢問是否需要幫助,非常驚喜,再次感謝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