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7/11/04

藥廠工作的第一個月:學習與適應的速度



作者:陳偉挺醫師


轉換工作之後,愉快又忙碌的度過了第一個月。

工作剛轉換時,有點像是在臨床工作到一半,突然被一支大夾子拎了起來,然後放到一完全個不同的位置上;雖然手腳已經開始忙碌,但腦袋仍停在「stunned」的狀態,偶爾仍會有時空、角色錯置的感覺。

第一個月雖然仍在熟悉環境、業務與認識同事,但各式工作上的主線和副本已經陸續展開,因此目前處於一邊上手,一邊努力學習的狀態。

目前負責的範圍涵蓋 antibiotics、antifungal agents、vaccines、anti-CMV agent,以及 neuromuscular blockade reversal agent,大致與過往的醫學領域有相當的重疊,在學術部分也感覺比較容易上手,因此一定程度降低了我自己的焦慮。

以下整理我個人覺得這一個月以來,協助我順利度過的三個面向,與大家分享。


Soft skills


大量的溝通與協調,與時時需要處在高敏感度狀態(人際上、政治上、情緒上),是轉換工作後的第一個衝擊。

雖然說在醫院工作時,也常常會碰到上述場景,但畢竟藥廠是個商業公司,而且對外溝通協調時,不一定是別人有求於己(常常是自己有求於別人 XD),因此轉換工作之後,這樣的場景落差,也就更為明顯。

也感謝之前在醫院工作時,自己所參與過的移植、感控等諸多專案計畫這些過去累積的訓練,讓自己在面臨眾多部門之間協作時,或是對外拜訪討論時,能更快上手,也能更快速抓到重點。

而在工作轉換後,這些過往看似吃力不討好的事,卻在此時以一種奇妙的方式,緩和了我在脫離舒適區的這一個月中,所需要面對的諸多不適應。

畢竟在新的環境中,沒有任何人有義務幫忙我什麼,所以我很感謝過去一個月以來,願意主動與我分享各式眉角、debriefing 各項業務內容與進度,以及協助我完成各項交辦任務的同事們。

能夠「快速學習與適應」,是我覺得最重要的一件事。


Emails & Job descriptions


每天排山倒海而來的 email,似乎是在藥廠工作的特色之一。

Medical Affairs 的工作內容和醫院臨床工作相比,其實事情還是很繁雜。(另一種不同方式的繁雜)

來自台灣公司內部的、亞太部門的、全球部門的、或是外部來的信件,在自己的信箱中不停的出現,這時就得感謝之前上過 Esor 的課,利用「from emails to checklist」的技巧,把一封封 email 化為代辦清單,儘量讓今日事能今日畢,清空收件夾後再收工。

除了一開始需要跟 Human Resources、IT、Finance 等部門互動外,後續諸如 Marketing、Market Access、Sales、Clinical Trials、Regulatory Affairs、Medical Operation/Service、Project Team 等部門,也都陸續開始合作。

目前工作的內容包括(但不限於 XD):

New Product Launch:
從 disease burden 預估、流行病學現況、診斷與治療現況、病人 / 醫療提供者 / 大環境,個別所關心的面向為何、競爭者與自己的 differentiation 為何,到 KOL(key opinion leader)在哪裡、KOL 們對該疾病或藥物的認知光譜分布、與醫藥品查驗中心的委員們討論、申請健保給付的準備等等。

Research:
包含 post-marketing surveillance、研究 protocol 的檢視、study site / principle investigator 的協助選擇、協助從臨床的 unmet need 中,發想後續研究方向(以回應策略上的需要)、協助各類型的 scientific publication 產出等等。

Education:
協助研討會方向規劃、講題及講者建議、來自各方的專業 inquiry 回覆,對內則有教育訓練、學術文獻更新等等。

Routine:
例如仿單更新或審核、各類型文件的 compliance 檢視、pharmaco-vigilance(不良反應與事件通報)等等。



Archiving


由於在協作的過程之中,常常會產生大量的相關檔案(重要 email、slide deck、文件法規等),因此能一開始就建立起有秩序的檔案分類系統,其實往往能提升不少工作效率。

特別是這套系統能在筆電、手機、email 帳戶間同步 sync(感恩公司德政),又有一致的分類和存放時,那又更是工作效率上的加乘了。

強力推薦蔡依橙校長的文章「從根源處減少犯錯的重要技術:符合直覺的工作環境設計」,是很棒的參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