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陳偉挺
最近即將轉換跑道,前往外商藥廠任職。在交接之際,簡單回顧整理,算是一個給自己的成果總結。
以移植感染為核心
初任主治醫師的那一年,在評估了自己的興趣和所能運用的資源後,設定以「stem cell transplant-related infections」,為自己的職涯核心。
但年輕主治醫師擁有的資源畢竟有限,因此我毛遂自薦,志願成為全院血液及骨髓移植病人的指定感染照會。(2009 年開始)
意思就是說,只要是血液科或骨髓移植的病人,一旦發生感染,不需思索,請大家都直接照會我就對了。
自己參與的第一例臍帶血移植(不過上圖不是我的手 XD) |
也是藉由這樣的機會,我找到了一個不錯的切入點,得以快速累積相關經驗,磨合彼此默契,並開啟了後面為期八年的「專案人生」。
在這段期間,我有機會參與了 152 例血液幹細胞移植(包含自體、異體、臍帶血、半相合等),而感染照會量,也累計達到 2498 人次。
專案人生
在這八年間,也執行了大大小小的數個專案,主要分為移植、感控,和個人三個領域。(事先聲明,以下專案皆非我一人獨力完成,皆仰賴不同的神隊友相助,才得以實現)
Projects for stem cell transplant
在血液幹細胞移植的專案,主要分為三個部分:infrastructure、clinical consensus 、patient education。
Infrastructure 的專案主要在於強化基礎建設。首先建立起移植病人的個案管理系統,以提供公開清楚的移植病人清單,包含每個移植病人在移植前、移植中,以及移植後的連續性評估。(2013 年上線)
而硬體部分,也在大老闆的支持下,有機會和 Duke transplant program 的 director Dr. Nelson Chao,一起規劃新的移植病房改建與設計,以及後續的感控政策制訂。(2013 年開幕營運)
移植病房改建工程的草圖 |
改建後的血液幹細胞移植病房 |
在 clinical consensus 部分,為了能有一致的診斷與治療共識,其實也花了相當多的時間在文獻整理、蒐集院內自己的資料,並且藉由無數次的開會討論
血液幹細胞移植相關的 guidelines 共計 26 個,以及感染科內的 guidelines 共計 7 個。
每一個資料夾,都代表著一個院內 guidelines 的形成 |
2011 年的移植共識營,於亞都麗緻飯店 |
而為了讓移植病人在門診也能穩定追蹤,我也將自己的門診時段調動,緊跟在血液科醫師的同門診時段,除了方便血液科醫師轉介病人,也方便移植病人於同時段就醫。
如此設計之下,也逐漸建立起移植後的感染追蹤,以及移植後的疫苗補接種計劃。
除了醫療端的改善專案之外,考量到和病人相處時間最長的,其實是病人自己和家人,因此也參與了「移植病人衛教手冊」的編撰,解答移植病人一部份的疑惑。(2011 年第一版,2015 年第二版)。
第一版的移植衛教手冊 |
移植手冊的編寫,主要參考 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 的衛教手冊後,改寫成中文,並修訂為適用於本院的場景。
而手冊的內容,也會隨著移植病人所接受的 conditioning regimen 以及移植類型的不同,在不同的時間點,分進度給出不同的衛教內容與建議。(真是辛苦護理師、臨床藥師與營養師了)
Projects for infection control
而在感控方面,也建立起三個 bundle care 計畫(中央靜脈導管感染、困難梭狀桿菌感染、導尿管相關泌尿道感染),分別在 2011 年、2014 年、2015 年上線。
中央靜脈導管感染 bundle:全身覆蓋的無菌鋪單 |
而最新力作,則是「抗黴菌藥物管理系統」(antifungal stewardship program,2017 年上線)。
這個系統由臨床藥師擔任抗黴菌藥物評估的第一線,審核包含適應症、藥物種類、劑量、途徑、藥物交互作用,並主動提醒濃度監測、或提供相關診斷建議。
Projects for myself
關於自己,除了參與學會的黴菌感染準則制訂之外(這裡和這裡),也開始有機會擔任新思惟的講師、開始撰寫了部落格,以及經營著一個黴菌感染的 facebook 社團。
Fungal storyteller,since 2015 |
Facebook 黴菌感染社群,since 2016 |
準備工作
在考慮轉換跑道時,感謝在這期間接受我諮詢、討論的朋友們,也感謝家人的支持。
以下是我在這個過程中,常常反覆閱讀的資料:
轉職與轉行時你該知道的事:10 到 15 法則
「醫療崩壞中,我該怎麼辦?」:可能的路之「追求卓越」路線
How to make hard choices
成為專科醫師之後系列
另外轉換跑道也會牽動到家庭的穩定,除了再次感謝家人支持之外,也感謝這幾年來,有緣得到很多人的協助,在法務、資產保全及配置、保險的再檢視等方面,逐漸完備。
這些預防工事,也讓自己和家庭,在防護較完全的狀態下,平順的進行轉換。
FAQ
Q1. 為什麼要轉職?
這是在重新檢視了自己的核心能力、想做的事,以及考量未來發展,輔以家庭、體力健康等多重因素後,所做出的決定。
Q2. 臨時起意嗎?
機會是臨時的,但準備是長期而連續的過程。
Q3. 還有臨床工作嗎?
我仍保有每週一節的門診時間,但轉型為「移植感染門診」,以移植病人的相關感染症為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