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陳偉挺
每天聽血液科醫師談骨髓移植配對,一點個人心得和聯想。
移植中的配對
在評估骨髓移植前,配對(matching)是一件很重要的事。
血液科醫師們常用 human leukocyte antigen(HLA)的 typing,來進行比對。如常用的 HLA-A、HLA-B、HLA-C、HLA-DRB1、HLA-DQB1 等。而配對吻合的程度又可粗可細,如 allele 等級的吻合,或者只需要 antigen 等級的吻合。(有興趣的話,可以看 NMDP 的解說)
但不管配對的結果如何,如果一開始採用的幹細胞來源,捐贈者和病人間的 mismatch 愈嚴重,則可以預見,之後需要處理的排斥問題(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)就愈棘手,更遑論那些因為處理排斥而使用上的免疫抑制劑,以及後續接種而來的感染了。(真正的禍不單行)
已經有眾多文獻指出,一開始配對的好壞,會顯著的影響預後,所以在開始移植前的配對,就決定了後續移植成敗的一大部分。
但人生畢竟沒有完美,你也可以使用嚴苛的條件來進行配對,要求完全的吻合,最後可能會落入「什麼都配不到」的一場空;但也有人幸運的可以利用 killer immunoglobulin receptor(KIR)的不吻合,「互相補足」,達到更好的疾病控制。
但人生畢竟沒有完美,你也可以使用嚴苛的條件來進行配對,要求完全的吻合,最後可能會落入「什麼都配不到」的一場空;但也有人幸運的可以利用 killer immunoglobulin receptor(KIR)的不吻合,「互相補足」,達到更好的疾病控制。
人生中的配對
講了這麼多專業的知識背景,其實是為了鋪陳這段的梗 XD
如同移植的配對不是配對表面條件,而是要配對配到骨子裡、配對配到基因裡一般,人生的很多面向,包含工作、朋友、另一伴的選擇,其實也都是如此。
要配對的重點,其實是對於某件事或議題,後面所隱藏的思考系統與個性。
不管是一同協作的工作夥伴,疾病治療上的醫病雙方,或是人生專案的另一伴,能夠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找出「適合的配對」,後續的互動和合作才會順暢愉悅;而選擇與「配對成功」的對方進一步合作,未來才不會總是在花時間處理紕漏,或為了大大小小的摩擦爭執不休。
所以配對的愈吻合,發生彼此排斥,或者後續狗屁倒灶的事,也就愈少;而要配對到多吻合才夠好,則取決於每個人自己對於配對不吻合,其所帶來的磨擦和併發症的容忍度。
因此移植配對的這件事,對於我的另一層啟示是:事前想得慢一些,之後就能做得快一點。
但每個人的配對條件可能都不同,而且人生是個動態的過程,就連自己的配對條件,也極可能會隨著時間而改變。過去配對吻合的另一方,也可能因為彼此的成長或改變不等速,而不再彼此契合。
配對的原則
就像骨髓移植前需要知道 HLA 的 typing 一般,配對最好是能有一些操作型條件可以依循。
可惜在實際操作時,我們並沒有像血液科醫師一般,有著這麼明確的配對條件可用,所以為了能與對方的思考系統和個性配對,便只好用「丟出一個刺激,看看對方怎麼反應」的方式,來間接理解對方。
而我自己覺得有三個配對原則可以參考:
(1)討論時不上火:不爭論、不情緒,是能一同協作的基礎。
(2)獨處時很輕鬆:和對方單獨相處時,能舉措自在,不需刻意做作,有話聊。
(3)訊息回的很快:個人的一點小觀察,重視你、做事有方法的人,不會讓你苦等,通常一天內就會得到回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