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5/09/22

新思惟:青年醫學研究論壇心得(2015)




作者:陳偉挺醫師

之前已經參加過2013年的青年醫學研究論壇(不過當時偷懶沒寫心得),在看到今年再次出現這個論壇的報名訊息時,不禁躊躇了一下,心想:「還會有什麼新把戲呢?」。不過基於每次新思惟的活動,都能帶來很棒的刺激與改變,手滑之後就順理成章的再次參加了。

相較於二年前的重點放在「平衡與突圍」,今年則是展現了「深蹲」之後的爆發力。九位講者以不同的角度,用自己深刻的人生故事作為包裝,展示了醫學研究的各種方向與可能。

下面我用三點:「charge 充電」、「collide 碰撞」、「compelling 入勝」,分別來紀錄我參加的原因和感想。


Charge 充電


心中的熱情有如風中蟾蜍殘燭,我是來充電的。

今年在短短的時間內,參加了新思惟的六個小班工作坊和一次大型研討會(總花費超越我太太的訂婚戒指),歷經幾番錘打鍛鍊之後,不管是心態或做事的積極度方面,改變的速度快到恍若隔世一般。

但這也產生了一些副作用,例如對於無效耗人心力的活動與事物,忍受度開始大幅下降,每天都開始生活在強烈的 culture shock 之中,心裡不停碎念著「到底是誰在逆向的道路上呢?」

為了穩定支撐心中的熱情不減,參加新思惟的活動,似乎已經成為我定期為熱情進行「更新升級」的重要方式之一了(顯示為重度成癮者無誤)


Collide 碰撞


參加的另一個目的,是為了找尋靈感而來。

在逐漸邁入瓶頸的這些日子裡,增加與他人想法碰撞的機會(心靈上的,不是物理上的 XD),常是一個實用的突破方式,而這可以藉由看書、旅行,或者是參加會議來進行。

藉由台上水準整齊的講者演出,反覆的把各式想法拋向自己,自我質問,而其中有些想法在內心繞了一圈之後,有時便能轉化成屬於自己的點子。

而我在這場論壇中,也的確看到如 Hans Rosling 般,轉動各式大小圓形來說故事的陳育群醫師;實踐著一萬小時定律,每張投影片背後都代表著無數心血,冷面笑匠的李健逢醫師;有如綠角般告誡著「投稿有賺有賠」的陳一銘醫師;以 LINE Rangers 幽默說明的蔡校長;又或是以交響曲巧妙比喻,有如工匠般「多年磨一文」的郭亮增醫師等等。

當靈感與熱情枯竭時,這裡是一個可以反覆前來汲取,有如謬斯般存在的地方。


Compelling 入勝


此次論壇中多樣化的風格呈現,展示了學術職涯的各種可能,但與學術研究本身同樣吸引人的,是講者們各個講述自己「start-up」的過程,與遭遇困境時,面對的心態和方法。

這些包含陳育群醫師其中一張投影片所提及的,「抓住一個機遇時,再難也不要鬆手」;陳天心醫師笑談那些「看海的日子」,反而是一切的起點;或是會中問答所提及的,「mentor尋找建議」等等。

也因為這些貼近人心的細節,這個論壇超越了一般的學術會議,提供了埋首研究的人們,有如書桌旁小燈般的那股溫暖。

謝謝,這真是美好的一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