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6/10/28

ICU 病人下呼吸道中的 aspergillus:是致病菌,或是路人甲?(Part I)



作者:陳偉挺醫師


對惡性血液疾病或骨髓移植病人而言,下呼吸道檢體培養出 aspergillus,可是不得了的一件事,有很高的機會,這個 mold 可能有某種程度的臨床意義。

但對於加護病房的病人而言,下呼吸道檢體培養出 aspergillus,其臨床意義又該如何判讀呢?

EORTC/MSG 關於侵犯性黴菌的診斷條件,一方面是以建立研究平台為目標,一方面又以血液科病人為主要 target population,是否能套用到加護病房的病人族群,又是一個問題。




直接套用 EORTC/MSG 的侵犯性黴菌診斷 criteria,可能會碰到上述的問題:

接著呼吸器的加護病房病人,不一定可以接受如肺部切片的侵入性檢查,容易缺乏病理證據。

EORTC/MSG 的侵犯性黴菌診斷 criteria,在加護病房病人族群,並沒有很好的 validation(主要卡在 host factor 部分)。

影像上所謂典型的黴菌感染徵象,如 halo sign、crescent sign 等,也會在加護病房的病人族群出現嗎?

血液檢體的 galactomannan antigen,在加護病房病人族群,並不像在血液科或骨髓移植病人的族群那麼好用。




2006 年 Vandewounde 等人的研究,首先提出將加護病房病人的 invasive aspergillosis(IA),分為 proven、probable、colonization 的三個等級(相對於 EORTC/MSG 的 proven、probable、possible)。

Proven 的部分和 EORTC/MSG 的定義類似,主要還是以病理切片看到 fungal hyphae and tissue damage/reaction 為主,主要的差異在於 probable 的定義。(若沒有符合 probable 的定義,則判讀為 colonization)




Vandewounde 等人所提出的 probable IA in ICU patients,主要有四個定義需要符合,包含(1)下呼吸道(low respiratory tract,LRT)培養出 aspergillus、(2)臨床症狀、(3)影像變化、(4)host / cytology 的部分。

最首要的「entry criteria」即是下呼吸道檢體 aspergillus 培養陽性。(這個判讀流程本來就是為了解決 mold in low respiratory tract 的臨床意義問題,當 entry criteria 很合理)

而臨床症狀包含:抗生素使用超過三天下仍發燒、退燒兩天後重新發燒(仍在抗生素治療下)、pleuritic chest pain、咳血、喘、適當抗生素和呼吸器使用下有呼吸衰竭惡化。

影像方面倒是沒有像 EORTC/MSG 這麼嚴格,基本上 infiltrates、consolidation、effusion、nodular lesions、halo sign、air-crescent sign、cavitation、ARDS-pattern 等都算 XD

至於 host 的部分包含:neutropenia、血液腫瘤科病人打化療、steroid use > prednisone 20mg/day、先天或後天免疫不全。

而 cytology 的部分包含:支氣管鏡沖洗液的半定量 aspergillus 培養陽性 + 無細菌生長 + branching fungal hyphae。




如此一到四個條件全部符合的話,即是定義上的 probable IA(ICU setting)。




Vandewounde 的研究納入 172 個下呼吸道檢體 aspergillus 培養陽性的病人,其中 83 個病人按照上述判斷條件,被判成 probable IA;其中更有 17 位有病理佐證侵犯性黴菌感染,實際上已是 proven 等級。




剩餘的 89 位病人,其下呼吸道 aspergillus 培養陽性的結果,被判讀成 colonization;其中有 9 位病人有病裡佐證沒有侵犯性黴菌感染。




接下來看看,按照這樣的判讀流程,把加護病房下呼吸道 aspergillus 培養陽性的病人分成 infection(proven / probable)和 colonization 兩組後,其疾病嚴重度是否有差別?

如上圖所示,在 APACHE II score、neutropenia 比例、血行動力學不穩定比例、呼吸衰竭比例、呼吸器使用天數等 parameter 看來,均有顯著不同。




接下來是死亡率的比較,可以看到 aspergillus infection 和 colonization 兩組,亦有統計上的差別。


摘要


關於「對於加護病房的病人而言,下呼吸道檢體培養出 aspergillus,其臨床意義為何?」的這個問題, Vandewounde 等人的研究,藉由(1)下呼吸道培養出 aspergillus、(2)臨床症狀、(3)影像變化、(4)host / cytology 的四個條件組合,成功的再區分出臨床上有意義、且值得 antifungal therapy 的次族群。

但可惜的是,在這個研究中,並不是每個病人都有病理結果的佐證,因此難免有種「都是你自己說了算」的感覺。

接下來我們會介紹 Blot 等人於 2012 年 AJRCCM 發表的 multicenter observational study,即是一個嘗試 validate Vandewounde 判讀流程的重要 study


系列文章


ICU 病人下呼吸道中的 aspergillus:是致病菌,或是路人甲?(Part I)
ICU 病人下呼吸道中的 aspergillus:是致病菌,或是路人甲?(Part II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