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6/11/01

近瀉者瀉:關於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的「距離即關係」



作者:陳偉挺醫師


簡報製作中有一個「距離即關係」的概念,其實套用到感染,也是類似的道理。

除了洗手是感染控制的一大基石之外,「拉開距離」(spacing or distancing,當動詞),也是另一個常用的感控手段。

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(CDI)為例,早在 2000 年 Chang 以及 Nelson 等人的研究,即發現近距離接觸  CDI 的病人,也會增加感染 CDI 的風險。

這是一個回溯性的研究,研究雖老,但很經典。

研究中近距離接觸的定義為:是 CDI 病人的隔壁床(neighbor)、同病室的病友(roommate),或是該病人入住的床位,上一床為 CDI 病人(sequential)。




上圖顯示,針對沒有近距離接觸 CDI 的病人而言,其 baseline CDI 感染率為 1.7%;而有近距離接觸 CDI 的病人,其感染率則是 5.8%。




如果更近一步拆解「近距離接觸」的次族群,則隔壁床病人(neighbor)的風險最高,CDI 感染率為 6.4%,次之為同病室的病人(roommate,5.6%),以及下次入住 CDI 感染病人床位的病人(sequential,3.0%)。


Interpretation


近距離接觸所帶來的感染風險增高,有兩種可能性:一種是病人所污染的環境,帶給鄰近或下一位病人所致;另一種則是藉由醫療人員的手傳遞而來。

但感染的相互傳播,在病人、病人環境、醫療人員這樣的動態三角關係中,彼此所佔的比率是多少、需要多久時間的近距離接觸才會感染、哪一種感控措施會更有效預防(例如洗手、環境清潔,或是接觸隔離),仍然值得進一步研究分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