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5/09/18

以小勝大:鍛鍊選擇戰場的智慧



作者:陳偉挺醫師



如何知道這本書?


我是在羅輯思維「強者的宿命」這集中,得知 Malcolm Gladwell 所寫的「以小勝大」這本書。

本書分為三個大段落,分別是「優點未必是優勢」、「有益的困境」、「懷柔寬容是最強大的力量」,並以九個故事分別論述分析。


加入大公司或名校一定好?


書中我最有共鳴的一個章節,是關於下述問題的討論:「個人在某領域能力不錯,則應該順理成章的加入該領域的頂尖大公司或名校,還是選擇進入一個也還不錯的中小型機構或學校呢?」

這個選擇的討論點在於,加入大公司或名校的話,可能擁有優秀的前輩與同儕互相砥礪,以及豐沛的資源,甚至還有日後可能累積的「人脈紅利」等等。

但這個看似一面倒的「好選擇」,其中所隱含的缺點,則是作者所提出「相對的被剝削感」的理論。

「相對的被剝削感」的意思,指的是在菁英齊聚之下,還能保持在領先群的,畢竟是少數的一批人,而對於其他不再擠身於前段班的個人,之前所擁有的優勢與成就感也就不復存在,而這些大公司或名校的光環,反而帶來了深沈的失落感。(玻璃心碎片掉滿地啊)

因此匯集了眾家菁英的大公司或名校,最終完成當初成就目標的比率,反而和其他也不錯,但屬於中小型機構的比率相差不多。(畢竟還是有人要當墊底砲灰啊)

我自己對於這個現象的判讀是,這其實是一種配對「自己」與「戰場」的智慧訓練,並不是一個真的議題。



雞首與牛後,Dochi?


雞首環境有著較好的自由度(典章規範不完備),中上的將才,在前無敵手的情況下,也相對較被重視,有機會擘畫自己的未來藍圖。但這種弱者策略畢竟資源少,所以勢必得付出更多的努力,才能打消外在條件的鴻溝。另外池小王八多,王八的效果也會在這裡被放大 XD。

牛後環境有著被祝福的一切,但當每個人都很傑出,自己所擁有的優勢,到了這兒卻只值得一個「必要條件」,那麼就需要有強健的鋼鐵心,能耐的住不可能長保優勢的挫折;另一個麻煩是有時「被迫」需要使用這些「資源」,反而落入另一種限制的圈套裡。

所以其實也沒有明白說是雞首好,或是牛後好,這跟選擇抗生素治療感染症一般,並非廣效大砲型的抗生素就好,而前線抗生素就只能靠邊站,其實這只有適不適合的問題。

而更厲害者,是進一步結合雞首與牛後,打造出一個新的生態系,有著完整又綿密的生態鏈,每個人各在其擅場取得成就感,有一個不錯的平衡。

我當初在選擇 residency 與後續的專業領域時,也遭遇到類似的反覆內心辯論。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「培養基」,把自己培養成自己期待的模樣,這些重要的「眉角」,其實從來只有一個人知道,而那個人就是往往不願意面對的「自己」。(把腦袋交給別人決定多輕鬆啊)

所以瞭解自己的長處,並不停的把自己 pivot 到適當的戰場,是需要經過反覆訓練、多重選擇後的結果,我也一直在邊學習與邊修正中。另外一點心得是,在一些太艱困的環境中前進時,還要適當的提醒自己「不要變酸」或「不要憤世嫉俗化」,以免讓情緒淹沒了自己,失掉了本心。


給自己「訓練選擇」的機會


書中提到:「艱辛磨人,財富亦磨人」,有太多選擇 = 沒有選擇。常常面對「需要選擇」的情境,其實有益人生 XD。

一方面是做決定時,評估「資源」與「分配」的練習,以及等待的訓練,而另一方面是在經歷艱難,發現原來艱難沒有那麼艱難之後(好繞口),所獲得視野與勇氣。

不管最後選擇如何,能夠改變他人生命的職業,總是令人敬佩。以下面這句話,敬各個改變他人生命的專業職人。

"The greatest good you can do for another is not just to share your riches, but to reveal to him his own." - Benjamin Disrael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