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5/12/01

一杯咖啡的商業啟示:迷茫時代的好咖啡





作者:陳偉挺醫師


如何知道這本書


這本是上完 Intro to Growth Hack 之後,Xdite 的贈書。

要是以往的我,這本書應該不會在我的閱讀清單之中(XD),幸好今年開始多了很多不同領域的閱讀伙伴,一方面很精準的推坑,一方面減少閱讀盲點,讓我也有機會看到這本有趣的書。

這本書讀起來的感覺很像「如果,高校棒球女子經理讀了彼得.杜拉克(我絕對不是因為高校棒球女子經理的關係買這本書),也是藉由說故事,由淺入深的帶入商業心法。(是說日本人都喜歡用這種方法寫書嗎 XD)


發掘不知道的需求,解決沒意識到的問題


單純用「詢問使用者」的方式來發掘需求或問題,看起來好像很全面且直觀,但並不是最佳解的尋求方法。如果盲目的就此發展「實現使用者所有期望」的解法,反而可能落得失焦難用的後果。

比較好的解法是,尋找自己最熟悉的領域,並且站在第一線,進行現場的仔細觀察。

因為是自己熟悉的領域,最能敏銳的感觸到整個流程之中,「直覺上不對勁」或者銜接之處的彆扭感。而這些不見於文字或言談之中的眉角,往往就是使用者自己也不知道的需求所在。

如果能進一步解決,這些連使用者本身都沒有意識到「是個問題的問題」,那麼除了解決問題這件事之外,其實也給了自己一個正向回饋,表示「看出問題的眼光」和「解決問題的執行」,也完成了一次很棒的演出。

完成一次又一次這樣的循環,一步又一步的墊高使用者價值,這也是金錢難買、模仿不易的高門檻塑造,而「副產品們」(差異化、品牌)也隨之而生。


Refine 問題,持續練習


在閱讀的過程中,作者反覆提出四個主要的問題,也一直被我當成「思想磨石器」來使用。這四個問題是:

  1. 自己的強項是什麼?
  2. 需要這種強項的人們是誰?
  3. 這樣的人們有什麼樣的需求?
  4. 為了讓人們選擇我們,該怎麼做比較好?

作者藉由一杯又一杯的咖啡故事,其實等於是把上述四個問題練習了十遍,示範如何藉由同樣的流程,但不同的角度,拆解「如何辨識問題,如何解決問題」的心法。


練習投資「技術」,而不是投資「產品」


使用者買的是產品形體,但我們需要再看深一些,其背後支撐的核心價值是什麼。作者也提供了一個簡單的問題範本,可以拿來練習:

  1. 產品的核心(顧客要買的是什麼?)
  2. 產品的實體(實際提供的是什麼?)
  3. 產品附加功能(為了提供完全的價值,必要的是什麼?)

如果拿前一陣子準備簡報工作坊的過程來練習,我試著寫下這樣的改版回答:

  1. 產品核心:讓時間不多的專業人士,能高效率且穩定的進行專業簡報
  2. 產品實體:新思惟簡報架構與視覺設計工作坊
  3. 產品附加:大量的示範、舉例和實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