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醫的人,為什麼要參加 growth hack ?
之前就有在追蹤 xdite 的臉書,不過第一次聽到她的現場演講,則是在新思惟的「跨界」論壇上。聽了這場演講之後驚為天人,也發現許多各行各業其實都共通的心法。在知道 xdite 的 intro to growth hack 入門心法課程之後,便打算參加。
雖然也曾經想過,一個學醫的人,為什麼要來參加這種看似資訊工程師的場子,不過回想當初跨界演講的震撼,以及深信「凡是高手,總能將複雜的事物,用普通人也能聽懂的語言解釋」,我就頭也不回的被推坑了 XD
「客服」= 解決問題的契機
課堂中我覺得最棒的一點是,對於「客服」的超正向思考。
其實當醫師也是在解決病人的問題(雖然不一定都有解),而換個角度思考,那些我們避之唯恐不及的客服(或客訴),正是該服務在投放到現實生活中實測,產生阻塞窒礙時,所產生的回饋;而源源不絕的 debug 機會,也因此而生(但我想客訴還是適量些的好 XD)。
我覺得能將「客服」如此看待,首先要平抑自己遭逢客服(訴)時的「自我防衛心態」,才能較持平,不帶情緒的看待此事件。
而另一個想法是,要如何將客服或客訴,轉換成實際有用的改進方案(ex:將客服端的提問或憤怒,翻譯成真正可以解決的問題),進一步 tune 好這個環節,改善 funnel 的放大機率,這也需要很多練習。
換位思考,不追求差異化
我另一個被點破的地方,則是「差異化服務」這件事。
以往總想不透,總認為這個服務、這個 program 之所以好,不就是因為「我們某方面比別人好」,或「我們跟別人不一樣的是...」嗎?
結果原來這樣的起手式,其實就已經完全失焦。
回到初衷,不管哪個服務、哪個 program,一開始畢竟還是為了「解決某項問題」而生。所以換位思考,以該目標族群為原點發想,協助辨認該目標族群所遭遇的問題,並且有效解決它,其實就已經成就了這項服務、或這個 program 的獨特。
而追求「差異化」,則是以「自己」為出發的原點,思考跟別人有何不同,有時就會落入「做出自認超屌的東西,但是別人不需要」的窘境。
經過了這樣的 mindset 調整,也讓我有機會以一個全新的系統來審視,在 recruit 病人進入 transplant program 之時,一系列流程之中(移植前、移植中、移植後)所發生的管漏現象,是否能藉由課堂上所學的技巧來改善。
靈感,總在不同專業交會處
厭煩了醫學領域的同一套思考脈絡嗎?來跟不同專業領域的人們「借心法」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