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陳偉挺
從去年的「小孩二三事」,到今年「當代家長的煩惱」的新思惟論壇,自身家庭也在這段期間,經歷了孩子初上幼稚園、從一個到兩個孩子的挑戰,以及職涯的轉換。
檢視這段時間以及先前的會後心得,慶幸的發現,有一小部分已經開始實踐(陪伴的時間增加、開始使用 low dose atropine、家事薪資制度開始),而也有另一部份,仍在磨合掙扎中(例如成癮訓練、財務練習等等)。
這次又有機會來到台大集思,蒐集眾多先行者們的觀點,做為後續實踐與規劃的參考。
以下是簡要的心得記錄。
Courage
如何能辨識出問題,並藉由討論達成彼此共識,以及如何解決其中所遭遇的挫折,這樣的過程,是身教,也需要勇氣。
姚侑庭醫師的分享,成功的還原了在最初決定自學時,為人父母的那份徬徨、與孩子共同決定的過程,以及自學後跌跌撞撞,不停觀察與修正的循環。
姚侑庭醫師的分享,成功的還原了在最初決定自學時,為人父母的那份徬徨、與孩子共同決定的過程,以及自學後跌跌撞撞,不停觀察與修正的循環。
我在場聆聽時,也聯想到自己決定轉職的那一晚,我也問了自己,一個很類似的問題,以及一個很類似的自我回答。
「孩子之後如果遭遇挫折或瓶頸時,我會希望自己能做些什麼?」「我希望自己能有一些類似的經歷,可以與孩子分享當時的心境,以及那時為何選擇改變的勇氣。」
而共同決定之後的改變,也不代表一切美好,風平浪靜。
頻繁的 checking in ,在陪伴時取得第一線的反餽,觀察孩子的特質,以他/她所習慣的訊息接收模式給予建議,是在持續共同決策時,我給自己的提醒。
而共同決定之後的改變,也不代表一切美好,風平浪靜。
頻繁的 checking in ,在陪伴時取得第一線的反餽,觀察孩子的特質,以他/她所習慣的訊息接收模式給予建議,是在持續共同決策時,我給自己的提醒。
Portfolio
在未來不明確、環境變動大時,能有實際的成品或成績,一方面有踏實感,可以增強信心,一方面也能作為評估的指標。
白映俞醫師和蔡校長的 session,一前一後,都有孩子的作品展現,我也在孩子們說話的笑意裡,看到了屬於他們的自信。
在實際作法上,蔡校長一步一步的協助孩子,建立自己的「作品集」(部落格、寶可夢與傳說對決),並在這些實做的過程中,不僅是交叉運用了多重技能,也同時協助孩子,在面對不同「作品轉換」時,能萃取出「哪些是能反覆運用的核心技能」,「哪些是可訓練的能力」,而哪些又是「啊,真幸運」的不可再現。
白映俞醫師和蔡校長的 session,一前一後,都有孩子的作品展現,我也在孩子們說話的笑意裡,看到了屬於他們的自信。
在實際作法上,蔡校長一步一步的協助孩子,建立自己的「作品集」(部落格、寶可夢與傳說對決),並在這些實做的過程中,不僅是交叉運用了多重技能,也同時協助孩子,在面對不同「作品轉換」時,能萃取出「哪些是能反覆運用的核心技能」,「哪些是可訓練的能力」,而哪些又是「啊,真幸運」的不可再現。
而白醫師和她的孩子,則是展現了一系列的作品串聯起來,成為一個完整的 portfolio 時,能在不同象限上,提供多麼具體的學習成果。(布偶 - 娃娃屋 - 娃娃國 - 國家體制 - 中央集權 - 贖罪券的學習軸線)。
這不禁讓我想想,也是時候,來協助喜歡組裝樂高的孩子,開始籌備她的作品集吧!